今年七月,我想任何做新番点评的up都不会绕过《工作细胞》这一当季黑马,《工作细胞》用其精良的制作、有趣的故事,引起观众们广泛的讨论,也以4218.3万的播放量成了目前B站播放量最高的当季新番。
截止到8月7日的播放量
然而,作为一名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生,更能引起我思考的还是这部动画的特殊定位——科普动画。
怎样把科学讲得通俗易懂?
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科普人的难题。在人们的眼里,科学可能一直都是“高大上”的,做科普,就是为了消除人们对科学的距离感,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消除群众的一些误解。
《工作细胞》就出了一个不错的点子——拟人化。
元气满满的红血球、萌萌的血小板、面瘫却可靠的白血球……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身体运作的秘密,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故事,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。这种拟人化在动画中并不少见,但是在科普中这既增加了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的难度。
(拟人化的细胞)
可以想象一下,比起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、在台灯下啃着课本,看白血球与细菌格斗要有趣得多。
这种拟人化的科普也不在少数,为什么没有《工作细胞》这么大的反响呢?
动画不像是科普,动画是为了挣钱的,所以《工作细胞》的制作与宣传是普通科普视频无法比拟的。
那么有人会问中国有没有没有科普动画呢?
答案是肯定的,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《蓝猫淘气三千问》。这些动画虽然都是我们口中的“童年神作”,但是,在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,这种较高水平的科普动画却销声匿迹。
《蓝猫淘气三千问》
抛去有没有拟人化不谈,这些国产科普动画都有一个通病——情节缺乏趣味性,印象最深的就是《蓝猫淘气三千问》中间会插一大段来进行“硬科普”,去硬生生的介绍很难让人感到有趣的知识(虽然知识真的很无聊啦),并没有结合故事情节进行科普,让人怀疑小朋友们是否真的可以看懂。相反,《工作细胞》的科普性与趣味性并重,在有趣的故事中介绍关于人体细胞的知识,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。
总是听做科普的前辈们说:在中国进行科普真是艰难。但是我觉得不如说科普本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,在哪都一样。要做好科普,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,还要写的一手好文章,这就很难了,这还不包括之后的营销与推广。
但是,《工作细胞》的出现,在动漫圈中又掀起了一股科普潮,B站策划了《工作细胞》活动周,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科普文。
我相信我们中国的科普可以开展得越来越好。
作者:Lingula
图片:自戳